最近空军彩排画面流出富灯网 ,歼-20家族两位新成员首次公开。黑色涂装的歼-20A和双座版歼-20S混编飞行,座舱后方加粗的脊背让网友直呼“粗脖子”。这批战机已换上低可视涂装,距离正式列装又近一步。
照片显示五机编队中,歼-20S带头,后面跟着两架黑色歼-20A和两架银灰色老款歼-20。这种编队搭配可能暗示不同任务分工。歼-20A换装了国产涡扇-15发动机,推力比之前用的涡扇-10C更大,超音速飞行时间更长。发动机改进还连带着热管理系统升级,能同时管理动力、应急电源和座舱温度,故障率理论上更低。
座舱后方加粗设计原本是为减少飞行阻力,类似改动也出现在歼-35上。雷达方面,歼-20A换用了氮化镓材料的新雷达,探测距离比美军F-22用的砷化镓雷达远近一倍。有说法称能探测500公里外目标,但具体数据没公开。新雷达模块效率更高,同样功率下发热量减少,理论上能连续工作更久。
双座版歼-20S不是教练机,而是能指挥无人机的战斗指挥机。官方资料说它能带两到三架隐身无人机作战,自己在敌方防空火力圈外指挥。无人机负责突前侦察或攻击,主战机通过数据链实时控制。这种编队模式在实际空战中是否稳定,目前没有实战组合演练公开。
展开剩余78%网络讨论中有人质疑涡扇-15是否真解决耐久问题,毕竟早期歼-20用俄制发动机时也出现过维护麻烦。氮化镓雷达虽然参数好看,但长期在高振动环境下能否保持稳定,需要实战数据验证。双座机多出一个座位可能破坏隐身外形,但官方没解释具体如何平衡。
歼-20A换发动机后空重增加,有航空爱好者计算升推比变化,推测爬升速度可能比老款慢。但空军没公布具体飞行数据,外界只能通过视频分析推力表现。雷达罩形状变化明显,但具体天线数量和扫描角度仍是保密信息。
双座机后座飞行员分工尚不明确,可能是武器操作员或专职电子战监控。这种设计类似苏-30,但隐身要求让内部布局更复杂。歼-20S能否同时处理指挥无人机和自身空战任务,需要飞行员训练方案配套调整。
网络流传的彩排视频里,歼-20S编队高度与其他战机一致,说明操控系统没有明显差异。但双发重型战机长时间高速机动时,燃油消耗是否超出无人机编队续航能力,影响整体作战半径,这些细节没有官方说明。
社交媒体上军迷争论焦点集中在“粗脖子”设计是否影响雷达隐身。有观点认为脊背隆起会反射雷达波,但厂家可能加装了吸波材料。歼-35同样采用类似结构,说明设计团队认为减阻更重要。
空军装备部门近年加速五代机换装,2023年生产线上同时出现歼-20A和歼-20S,显示双型号并行发展策略。但具体采购数量和部署计划未公布,外界只能根据试飞频率推测部队更新进度。
有分析称歼-20S未来可能担任“空中指挥节点”,协调预警机、电子战机和无人机群。这种分布式作战模式能降低单机风险,但需要各系统数据链高度兼容。目前公开资料仅提到“协同作战能力”,具体协同方式待实战检验。
网络上流传的歼-20A试飞画面显示,发动机尾焰形状与老款不同,可能验证了涡扇-15的全状态推力。但极端过载动作时尾喷管是否有异常震动,这类细节只能等专业测评。
歼-20系列升级仍在继续,近期又有新批次战机换装格斗导弹新型挂架。这些改动可能为后续武器升级铺路,比如适配更重的高超音速导弹。但具体适配武器型号和射程,官方始终保持缄默。
空军在多个战区同步进行五代机换装,部分老款歼-20仍在服役。新旧机型如何搭配执行任务,比如用歼-20A争夺制空权,让歼-20S指挥打击,战术手册更新速度值得关注。
社交媒体流传的战术设想中,歼-20S可能携带反舰导弹,配合无人机群对航母编队发动饱和攻击。但这类远程反舰任务需要卫星和舰载雷达协同,单机型能否独立完成尚无定论。
歼-20系列技术改进没有停下,但外界对量产进度和可靠性仍有疑虑。航空工业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战斗机生产线产能提升,但具体分配到歼-20的产量数据依然保密。
网络上关于新雷达的讨论集中在“500公里探测”是否真实。有专家指出,雷达距离受云层、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,实际有效距离可能打折扣。歼-20A能否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稳定探测,缺乏实测数据支撑。
歼-20S后座舱玻璃角度与前座不同,可能配备独立显示器。这种设计是否增加维护成本,厂家未作说明。双座机内部空间增加,理论上能携带更多燃油或电子战设备,但重量增加对机动性的影响未公开。
空军近年公开的对抗演习画面中,歼-20多以四机编队出现。双座机加入后编队规模是否扩大,指挥层级如何调整,这些细节需要等官方训练视频流出才能分析。
歼-20系列改进持续进行,但外界只能通过零散信息拼凑全貌。技术参数保密程度高,外界推测常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。未来公开资料增量可能来自出口型号宣传或国际航展披露。
歼-20新机型的出现,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实现五代机大规模换装的国家。但具体性能是否超越F-22,仍需实战数据验证。目前各国都严格保密核心指标,外界只能通过间接证据推测。
歼-20系列的持续升级反映了空军对制空权的重视。新发动机、雷达和指挥功能,标志着中国在隐身战机领域从“跟跑”转向“并跑”,下一步能否实现“领跑”,取决于后续技术突破速度。
空军没有说明歼-20A和歼-20S的具体部署时间表,但生产线上同时出现两种型号,显示双线研发已进入收尾阶段。未来几个月可能有更多实战化训练画面流出,外界将据此判断改进效果。
歼-20家族的每次亮相都引发技术讨论,但最终验证还是要看实战表现。目前这些改进是纸面参数还是真能改变战场规则富灯网 ,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。
发布于:浙江省翼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