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滚动的绿茵场上,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。7月12日晚,当“赣超”揭幕战在南昌八一体育场打响,14521名观众的呐喊声穿透夏夜,欢呼声浪仿佛要掀翻看台。南昌队与景德镇队90分钟的鏖战定格在0∶0,可没人觉得不过瘾。这场“赣超”揭幕战中金财富,踢的是足球,燃的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。
从贵州“村超”的稻田边呐喊,到江苏“苏超”的城市球场沸腾,再到如今江西11座城市的绿茵逐梦,民间足球像一束光,照见了中国人对运动的热爱、对家乡的眷恋。
“赣超”最动人的细节,莫过于“拒绝雇佣兵”的铁规矩——球员要么是本地户籍,要么在所在城市工作生活满一年。当厨师脱下围裙变身前锋,当的哥换下工装守门,足球场就成了平凡生活的出彩舞台。这些由学生、教师、蓝领组成的业余球队,用汗水诠释着全民健身的深层意义——体育不是少数人的竞技,而是每个人的权利。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身影在场上拼搏,把对城市的归属感“踢”成了最鲜活的风景。
就像那位景德镇队的中学老师选手说的:“穿上球衣就不是教书匠了,是替景德镇父老乡亲上场的战士!”
体育从来都是城市精神的“练兵场”。“为城而战”的口号里中金财富,是城市精神的彰显。11座城市分成南北赛区,110天66场比赛,周末的球场变成城市最热闹的会客厅。南昌的激情、景德镇的坚韧、赣州的豪迈……每支球队的风格里都藏着城市的性格。当球员们为一次抢断摔倒又爬起,当观众为一次射门欢呼或叹息,这些瞬间让“城市荣誉感”变得具体可感。
展开剩余55%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足球场成了凝聚城市认同的新纽带。这种精神共鸣,比奖杯更珍贵——就像南昌八一体育场里那句刷屏的横幅:“输赢都爱你,因为你是南昌的崽。”民间足球赛场,正是这股力量生长的沃土。
从草根赛事到社会现象,体育正在重塑公共生活。“赣超”66场比赛全安排在周末,110天的赛程如同一场全民嘉年华。它打破了“体育等于专业竞技”的旧认知,让足球回归快乐本源。更值得深思的是,这种自下而上的体育热潮,与顶层设计形成奇妙共振。当“村超”带动黔东南旅游收入增长40%,当“赣超”南北赛区引发江西网友“地图炮”式助威,体育的社会效益已远超赛场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基层治理的柔性力量——政府搭台不唱戏,群众主角不旁观,这或许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。
从“村超”到“赣超”,更折射出基层文化创新的蓬勃活力。这些赛事没有巨额投入,没有明星效应,却火得实实在在。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扎根生活的创意,靠的是全民参与的热情,靠的是对本土文化的自信。“赣超”的赛制设计藏着巧思:“分区对抗+交叉对决”让更多城市有机会亮相,周末开赛让上班族、学生族都能参与。这种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创新,让体育赛事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,成为滋养城市文化的甘泉。
绿茵场上的故事还在继续。从“村超”到“赣超”,这场“始于足球,却不止于足球”的热潮,正在为新时代的文体旅融合打开一扇新窗——窗外的风景,叫“美好生活”。
(邓随新)
作者:邓随新
编辑:汪凯凡中金财富
发布于:北京市翼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