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自己在使用App、小程序时,点击“同意授权”后提供了多少个人信息吗?
多年来,你又随手“授权”了多少第三方机构?在有意无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又“偷”走了你多少钱?
最近,话题“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”冲上微博热搜。
一位博主建议大家打开支付宝,查看“个人信息授权管理”,称有望不到头的“惊喜”,同时呼吁顺便查下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。
很多网友照做后,感慨万千
还有不少网友查了闪牛
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
“从2021年开通了优酷视频会员,扣费至今,完全不知道。”
“我发现我每个月捐20元,连续捐了5年多了……自动扣费。”
“每3个月被扫描全能王扣86元,连续扣了3年。”
对此,消费者可定期检查和管理“账号授权”和“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”。
查看具体步骤为👇
「打开支付宝」—「我的」—「设置」—「用户保护中心」—「个人信息授权管理」/「免密支付/自动扣款」
及时解除不必要的“授权”
关闭不需要的“扣费”
此外,针对“自动扣费”的情况,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,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。
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,对各种会员、出行、游戏等的自动扣款(免密支付),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,特别要留意首月(次)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。
同时,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、自动续费功能。
此外,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,把银行、微信、支付宝、电信、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,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,如果有异常扣费,要分析原因,及时进行处置,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,自己还不知情。
综合:扬州晚报、常州发布、苏州交通广播闪牛
翼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